在支出端,各级财政部门今年以来将财政资金主要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全国主要支出领域中◆■,前7个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支出◆◆★★、城乡社区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分别增长4.3%★■■◆◆◆、8◆■◆■★.2%、7.2%◆◆■、4.6%,反映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记者表示,预计后续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有望提速,投向领域扩围可期;超长期特别国债重在“用好”★◆◆,◆■★■★“两新”和“两重■★■”领域资金有望加快落地。
专项债券资金可以起到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积极作用。财政部明确,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督促地方进一步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1~7月★★★◆,各地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7749亿元,主要用于市政建设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领域建设。根据财政部年初预算安排,2024年全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为3.9万亿元★■◆◆★,意味着年内还有超2■★◆★★◆.1万亿元限额规模。
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的同时,财政部也在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
财政部昨日发布的7月财政收支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财政收入低位运行,支出平稳增长◆■◆★★◆。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35663亿元,同比下降2.6%,扣除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1.2%左右;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155463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区支出等保持较快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6%,其中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相关的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同比均大幅增长18★◆◆.5%,增速较上月显著加快,体现出财政稳增长力度正在加大。
主要税种中★◆■★★,国内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受特殊因素影响较大,前7个月同比分别下降5■◆★◆.2%★★■■◆、5◆★★★◆.5%;企业所得税主要受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下降影响■★■■,前7个月同比下降5◆■◆★◆.4%;国内消费税随着今年卷烟、酒◆★★■★、成品油等消费品产销增长,在前7个月实现同比增长5.5%。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保持向好态势■★,相关税种亦表现亮眼。1~7月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增长1★◆◆◆◆★.8%,与一般贸易进口增长态势基本吻合◆★■◆■;出口退税12824亿元,同比增长14.6%,体现其对外贸出口增长的有力支持。
今年以来,受2022年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2023年基数、2023年年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财政收入低位运行★◆◆■★。分税收和非税收入看★■,1~7月全国税收收入111240亿元,同比下降5.4%◆■■◆;非税收入24423亿元,同比增长12%。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事关发展与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事关财政可持续运行的重大问题。2023年以来,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内安排一定规模的再融资政府债券,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隐性债务等,缓释到期债务集中偿还压力,降低利息支出负担。按照◆★★◆“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的原则,各地立足自身努力★■■,统筹各类资源,制定化债方案,逐项明确具体措施。
对于后几个月的财政收支形势,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宏观政策落地见效,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再加上特殊因素影响逐步消退◆◆■◆,将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支撑★■;预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平稳增长。
在“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原则下★◆,地方政府采取了多种化债措施,包括申报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发行特殊再融资政府债券★◆■■、优化期限结构、增收节支★◆■、变现资产等。各地还在积极推动城投平台转型。国盛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8月至2024年7月30日,共有165家企业发出“退平台”(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公告,同政府融资职能划清界限。从中央表态看,“退平台”到“退名单■★■★◆★”是大势所趋。
证券时报记者当天从财政部获悉◆★■◆■◆,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指导督促地方进一步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增长有支撑。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上半年以来物价水平持续偏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落后于实际GDP增速■■,而个人收入、企业利润以各类经济活动的名义值为基础。◆★◆■“这意味着无论从推动财政收入合理增长,还是着眼于提升经济恢复的获得感,下一步都需将推动物价水平温和回升作为重要宏观政策目标。■★”